国旗下讲话---《过传统节日,传华夏文明》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过传统节日,传华夏文明》。同学们,6月18日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它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公元前278年的这一天,于国家败亡之际投江而死。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并以呐喊旗鼓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和文化标签。一年365天,还有许多印有"中国"标签的节日,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等。这些传统节日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积淀的是广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
过传统节日除了是一种习惯之外,更代表着文化和民族的认同。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从七夕的金风玉露,到重阳的登高赏菊,从秦腔的底蕴悠绵,到京剧的唱念做打,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华夏浩繁的史册中显得那样熠熠生辉、璀璨夺目。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栋梁,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共同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讲话中告诫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同学们,请怀着对伟大爱国之士的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请铭记总书记的教导作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吧!就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延续下去,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大地彻底复兴,再次绽放出令世界瞩目的光辉!
学生处
2018年6月11日